學術咨詢委員會

陳霖 院士

陸林 院士

蒲慕明 院士
蒲慕明教授是中國科學院腦科學與智能技術卓越創新中心神經科學研究所學術主任及上海腦科學與類腦研究中心主任。他亦是中國科學院院士、台灣中央研究院院士、香港科學院院士、美國國家科學院國際院士。目前蒲教授擔任包括Neuron和Progress in Neurobiology在內的許多國際期刊的編委,Developmental Neurobiology的編輯,以及National Science Review的執行主編。蒲教授在生物物理學領域首先開展了膜蛋白在細胞膜上的動態測量。他在神經元軸突生長導向、神經元極性建立、突觸的形成和可塑性、神經環路的功能和可塑性等都有重要發現。

蘇國輝 院士

趙繼宗 院士

高家紅 教授
北京大學講席教授、北大醫學物理和工程北京市重點實驗室主任、北大磁共振成像研究中心主任、北大麥戈文腦科學研究所研究員。耶魯大學博士、麻省理工學院博士後。高教授長期從事腦成像和腦科學領域的研究工作,在包括Science, Nature和PNAS等在內的國際期刊上發表近200篇學術論文。 高教授曾擔任海外華人醫學磁共振成像學會主席,現擔任國際人類腦圖譜學會(OHBM)主席和中國腦成像聯盟主席。

Peter T. FOX 教授
美國德克薩斯大學教授及美國德克薩斯大學安東尼奧健康科學中心影像研究所主任。他在放射學、神經學、精神病學和生理學領域擔任聯合職務。 FOX教授還是德克薩斯大學健康科學中心的研究成像研究所的創始主任。作為一名訓練有素的神經科學家,Fox 教授被認為是經顱磁刺激在多種腦部疾病中應用的先驅;他的研究專長包括臨床神經生物學、認知神經生物學、人類功能性腦圖譜和成像方法。Fox 教授一直被列為神經科學領域被引用次數最多的科學家之一,累計被引用次數超過 113,300 次。

Morris MOSCOVITCH 教授
加拿大多倫多大學心理學系榮休教授,加拿大多倫多 Baycrest 老年護理中心羅特曼研究所的高級科學家。Moscovitch 教授是記憶、注意力和面部識別領域的領先神經心理學家,他的研究專長包括健康和臨床人群記憶的認知神經科學,以及記憶如何與注意力、感知、解決問題和親社會行為等其它功能相互作用。為了表彰他對臨床神經心理學和認知神經科學領域的貢獻,Moscovitch 教授於 2020 年 12 月被授予加拿大勳章。

李湄珍 教授
李湄珍教授是香港大學心理科學和臨床心理學講座教授、腦神經心理學梅雅基金教授,擔任腦與認知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同時,李教授是倫敦國王學院的客座教授。李教授的研究位於神經心理學和人類神經科學的前沿,她帶領的實驗團隊目前的研究重點為人群(尤其是老年人)腦認知功能和情感加工的神經可塑性基礎。她在高影響力期刊上發表了多篇文章,擔任多個國際知名期刊的副主編/編委會編委,這些國際期刊對指導臨床心理學/神經心理學和人類神經科學領域的研究和實踐非常重要。

沈伯松 教授
沈教授是遺傳學和流行病學研究統計方法方面世界著名的精神疾病遺傳學和流行病學專家。他目前是精神病基因組學講座教授,並擔任孫志新基金教授(臨床科學)。在沈教授的早期職業生涯中,他曾在Bethlem Royal and Maudsley Hospitals 接受過精神病學專科的雙重培訓,並在劍橋大學獲得遺傳學博士學位。作為精神病遺傳學領域最常被引用的學者之一,他撰寫了 400 多篇同行評審文章和國際知名的題為“人類遺傳學統計”(Edward Arnold,倫敦 1998)的書。沈教授的研究團隊通過開發新的統計方法並將其應用於大規模遺傳數據,從而深入了解複雜疾病和性狀的病因和機制。

胡曉晴 博士
胡曉青博士是香港大學心理學系副教授,腦與認知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首席研究員。他的研究重點是睡眠、情緒記憶和社會學習,尤其是如何在睡眠期間修改不需要的記憶以及自願遺忘背後的神經認知機制。胡博士的研究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科技部、香港研究資助局傑出青年學者計劃、優配研究基金等的資助,他的研究成果獲得了香港大學傑出青年研究獎(2022)以及APS 新星獎 (2021)。